首页

国产女王重口味

时间:2025-05-26 07:54:28 作者:东南大学中外学子上演舞蹈大戏展青春风采 浏览量:30749

  中新网郑州10月24日电 (记者 韩章云)10月21日至23日,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记者从大会获悉,我国研究人员通过植硅体分析方法,在新疆哈合仁遗址发现史前水稻种植证据,表明很可能存在一条首先经过新疆,再达到中亚西部的早期水稻西传路线。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驯化和种植区域的扩大,对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生态变迁产生过深远影响。考古发现,中国是最早驯化水稻的地方,一直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都在探寻中国水稻向西方传播的路径。

  哈合仁遗址,是位于新疆焉耆盆地北部山前地带的一处农牧结合人群遗址,年代从战国晚期遗址延续至汉晋时期。其最大特色在于地表保留着大片石构的水利灌溉设施遗存,研究认为,古人正是靠着这样的设施在山前地带恶劣的干旱环境中发展粗放灌溉农业。

图为新疆哈合仁遗址。受访者供图

  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宇奇介绍,由南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相关文博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采集哈合仁遗址两处剖面上的土壤样本,发现了多种作物和杂草的植硅体,一种高等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形状的二氧化硅颗粒。

  “最让我们感到惊喜的就是发现少量但多样的水稻植硅体,包括扇型、双峰型和疑似小穗轴中的植硅体,分别产生于水稻的茎叶、颖壳和小穗轴。”李宇奇介绍,通过测量水稻扇型植硅体扇面长与扇柄长的比值,团队发现,哈合仁遗址种植的水稻类型大概率是起源于我国长江下游的粳稻。

  那么,这些粳稻是如何到达哈合仁遗址的呢?是在当地种植的?还是运输过去的?

  “如果当地人仅仅运入大米的话,估计不会有这么多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植硅体存留,况且远距离运输粮食也绝非易事。”李宇奇称,团队推测当地应该存在小规模的水稻种植,“考虑到当地极度干旱的环境,如果早在战国晚期就能种植水稻,那就说明当时的农人已经充分掌握了应对干旱环境的水利灌溉手段,足以将水稻种植推广到同样干旱的中亚西部地区以及西亚地区”。

  2021年,国外学者斯宾格勒等利用有限的资料,推测水稻向欧洲的西传可能有两条通道,即仅仅经过中亚最南部地区的中亚通道和沿印度洋海岸延伸的沿海通道。随后,伊朗北部一处遗址和我国新疆乱杂岗子遗址发现测年分别为公元前120年左右和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稻粒,但未对斯宾格勒的猜想形成太大挑战。

  “结合上述国外学者的研究与考古发现,我们团队重新勾勒出了一条水稻经中亚西传的路线,即从我国西北地区最早的粳稻遗存发现地甘肃东部出发,经东天山,到达哈合仁遗址所在的中天山,再进一步传播到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最后到达伊朗一带,为进一步西传奠定基础。”李宇奇说。

  该路线与国外学者斯宾格勒等提出的中亚路线最大的区别在于,凸显了我国新疆及西部其他地区在水稻西传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被李宇奇团队称为水稻西传的新疆通道。

  李宇奇称,该发现不仅找到了整个广义中亚地区最早的水稻种植证据,还重构了水稻在欧亚大陆传播的路径。该项研究成果已于今年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考古科学杂志:报告》。(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11月19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23个点

沉浸式体验是中国考古博物馆展陈的另一特色。在石器时代的陈列中穿插模拟打制石器互动视频;甲骨陈列附近可以试着模仿商人占卜卜问吉凶;从丝绸之路重镇洛阳定鼎门(车辙骆驼脚印模拟场景)外走过,随着驼队远行……中国考古博物馆团队通过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手段,给观众营造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闽台刘氏宗亲福建话亲情:祠堂文化印证两岸同根

希尔对“寡头制下的美国”有悲观的预测:“当一切都围绕着一小撮非常有权势的商人和政客而展开时,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就会萎缩,我们其他人只是这个寡头阶层的附属品,只有那些与掌权者关系密切的人才能出人头地。”

暑期辽宁掀起“反季”冰雪运动热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圆桌会自2021年4月创立以来,已成为外资企业了解中国政策、推动地方与企业对接合作重要平台,取得积极成效。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推进,重庆在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欢迎各位企业家们积极到重庆投资兴业,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投资中国、深耕中国、赢在中国。

“埃及法老”在上海博物馆迎首批观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是对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思政课建设重要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思政课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为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根本上指明了方向。这里涉及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的问题。作为从事思政课教育教学40多年的老教师,在长期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中方谈美方抛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包藏祸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